來高雄之後才知道LINE在台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要的角色。

過去在網路業工作,雖然也有LINE群組,但多數都是同事們小圈圈的群組,一起討論聚餐、吃飯、等等私領域好吃好玩的事情,當然也有八卦啦。但工作仍然仰賴Slack、Hipchat等軟體居多。

來高雄工作之後,大概第一週加入的LINE群組和過去一年加入的群組數量一樣多。明明公司裡只有60個人左右啊,但就是for不同的圈子、不同的用途、不同的合作關係就要開不同的群組,搞的光是辨認群組就要花上不少時間。

這些都不是讓我驚訝的地方,真正驚訝的是發生在當我協助hire人之後,應徵者告訴我,「若有線上要討論的事情方便加我的LINE喔」,我心裡想著沒必要吧,她倒是不管在電話裡、信件裡都不斷和我重申這件事情。

雖然我心中深處的聲音是:我就是不想交給妳我的LINE啊!!!為什麼要一直這樣逼我!!!(翻桌)

高雄給我的衝擊之二,是關於Google。

網路圈的工作使我相當依賴Google的服務,曾經有同學和我說過Google真的是家厲害的公司,大大提升了團隊合作的工作效率。我也認同,雖然Google還是有些地方與office的使用習慣有落差,但對團隊協同編輯真的減少很多重工、省下很多時間。

卻沒想到場景換成高雄,當有天我製作一張Google表單,請同事幫忙填寫時,得到的回答是:

「這真的很難用耶!(指著進度列)妳看這裡跟我說100%恭喜完成、又要我提交,到底要怎樣!」

「欸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打啦」

「(因為未填寫必填問題,而被blocking)為什麼她不讓我提交!為什麼!」

「妳不要再叫我填Google帳號啦!我生平最記不得的就是Google帳號了!」

我當下有點大開眼界,沒想到Google服務也有被嫌到一無是處的時候,忍不住說:「你們平常再用的那個內部系統有多可怕,我就從來沒聽你們抱怨。結果你們竟然跟我說Google表單很難用!?」

同事:「這叫做『術業有專攻』!」

(我真的只能無語問蒼天)

事後想想他們日常對LINE的依賴,讓我很不禁想問,LINE早期ID做得這麼不明顯,難道你們就真的知道去哪裡找ID嗎?

這件事情讓我體會到,有時候使用者經驗做的再好,受到個人習慣或偏好等因素影響,使用者也不見得買單。但只要使用者「想用」這個產品,就算產品本身再怎麼難用,他/她也會想辦法找出解法來。

畢竟我們一開始在翻閱這本「臉書」時,不也是這樣過來的?

其實我早期一直覺得LINE很難用,版面也不特別吸引我、很多功能也很難找,特別是我也不怎麼喜歡貼圖貼貼相連到天邊的文化。比起來what’s app簡單多了,也更容易上手,相較之下可以很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解決的是「即時通訊」問題。但LINE比較像是透過即時通訊的服務讓使用者打發時間。

但因為貼圖文化的盛行,導致全體台灣人好像不使用LINE已經變成落伍的族群。不只孩子們要回去替爸爸媽媽解答LINE該怎麼傳圖片、該怎麼打電話;我還曾經看到在髮廊的設計師和來洗頭的媽媽們解釋怎麼設定LINE的提示,讓晚上她不會被訊息吵醒。

這讓我更加相信,或許世界上沒有難用的產品,只有使用者想不想用的產品。

arrow
arrow

    urmyans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